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读者文摘 > 人物 > 收拳断梦济浮生

收拳断梦济浮生

推荐人: 来源: 阅读: 2.73W 次

眼前的“功夫皇帝”把运动帽甩在了沙发上,黑夹克、牛仔裤,手里拿着一听饮料,笑起来像个大男孩。这样的李连杰走进人群,多数人不会认出他来。
  
  李连杰在《中国经营报》创刊25周年的典礼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幸福的演讲,掌声几乎始终未断,台下是400多名企业界和媒体界的老总。李连杰声称幸福快乐是他一生的追求,这种追求比武术、电影、公益更为长久,后者都是阶段性的事业。李说,幸福快乐的秘诀就是忘掉自我。这句话当晚就出现在潘石屹的博客上,并引起众多网友的讨论。
  
  一步一步看幸福
  
  1997年李连杰34岁,身家数亿,蜚声海内外。但这一年他却对人生感到心灰意冷,名有了,钱有了,地位有了,这些常人梦想的一切似乎也没有给他带来持续的幸福和快乐。
  
  以前追求的名、利、权,真的如此重要吗?他开始急刹车,皈依佛教,法号“成就金刚”。现在,李连杰开玩笑说,2500年前释迦牟尼创造的“公司”就是快乐号——寻找快乐的公司。这个公司是千年老店,一直未倒闭。
  
  也许没有人想到,风光无限的李连杰竟然会急刹车,毕竟,大部分常人的痛苦常常是事业不够成功,口袋里的票子太少,手中的权力太小。实际上,李连杰人生的前30年和常人追求的幸福目标没有两样。
  
  1963年,李连杰出生于北京一家普通工人家庭。
  
  许多中国人对这一年记忆犹新:这一年全中国仍在饥饿的钢丝绳上艰难行走,但政府已经发动“五反”和“四清”运动,外交上,《红旗》杂志9评苏共,中苏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割袍断义,这一年也是整个中国轰轰烈烈学习雷锋的一年。
  
  在这个时代出生的李连杰和其他中国孩子一样,幸福目标单纯简单,就是对生活物质的最基本的渴望。而他在两岁时又失去父亲,生活之难可以想像。
  
  转机出现在被挑选当武术队员之后。1974年,11岁的李连杰高烧39℃,带病参加那年的全国武术大赛少年组比赛,连夺3个冠军,一举成名。
  
  同年,李连杰参加了一个中国代表团出访美国,访问檀香山、旧金山、纽约以及华盛顿特区。由于出色的外交表现和精湛的武术水平,李连杰接连被派到40多个国家访问,表演中国武术。
  
  名利接踵而至,他被破格从11岁就开始算工龄,每月有5元工资。从此,他成为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。17岁的时候,李连杰的工资已经达到了88元,普通职工的最高等级。
  
  “小时候,父母告诉你,学习要第一名,弹钢琴要第一名。成人之后,你发现名是空的,利益很重要,你要赚钱。这让你感到幸福。等到了三四十岁,你发现权力最重要,手中有了权力,名利都有了,然后你开始追求权力。”李连杰曾经也过着追求名利的生活,他理解常人的这一生活轨迹,“名利让你更有安全感。”
  
  随后的一段时间,李连杰都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飞奔,涉足电影界成为影视巨星。多年以后,有记者问李连杰:“你做慈善是否是因为小时的贫穷生活”,李干净利落地否定,“不是,贫穷只让我想赚更多的钱。”
  
  34岁的李连杰似乎得到了常人梦寐以求的一切。然而,他发现,他并不幸福。他所追求的这一切,只能给他带来短暂的幸福感。
  
  “我34岁之前的幸福,是用比较产生的。”他反思了34年的生活,发现自己错了,“我发现我到底是在追求幸福本身呢,还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来回忙活?名利到底是追求幸福快乐的工具还是目标呢?”
  
  34岁这一年,李连杰开始急刹车了,他准备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不再做名利的打工者,而是由自己做主人,不再被名利所牵引。
  
  他发现自己如何奋斗,也比不上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。这位王子未来将拥有一个国家,佳丽无数,财宝如烟,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,但是,拥有名利的王子并不幸福快乐,所以创建了佛教。
  
  李连杰不存在了
  
  回到1997年那一年。
  
  一个清晨,香港,李连杰陪一位老人跑步。
  
  “这位老人的财富,我奋斗一生也不可能拥有。”
  
  接着,这位拥有亿万财富的老人开始向李连杰倾诉,他不知道该把事业和财富如何分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,为这件事,他烦恼得睡不着觉。
  
  李连杰在那一刻看到了自己的未来:为财富打拼一生,老的时候也像这位老人一样,孤独、烦恼。
  
  而此后他接触的一位总统告诉他,自己在职的时候,前呼后拥,有数千人为他一个人服务。任期届满下台,离开总统府的时候只带走了几个助手,那时心里非常难受。
  
  站在权力顶峰的人也不免痛苦,这让李连杰彻底反思自己的发展之路。
  
  “常人总是羡慕政要,羡慕富翁,但是这些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他们没有犯错的机会,一点错都不能犯。”
  
  李连杰对粉丝们说:“你们很羡慕我的这一切,可是你知道吗,我羡慕你们可以在街边吃小吃,我没这机会。”
  
  现在的李连杰认为自己找到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,“不要以自我为中心。”
  
  曾经让李连杰异常痛苦的就是媒体和公众对他的误解,“你很生气啊,你被误解了,你就出来辩解吧,但是你发现你越辩解越说不清楚。”
  
  现在的李连杰已经不会如此愤怒了,他生气的时候摸摸手说,这是手不是李连杰,摸摸胳膊说,这是胳膊也不是李连杰,“谁在生气,是李连杰吗?李连杰都不存在了,还生什么气呢?”
  
  现在的李连杰做事的边界和判断标准是社会需求。2007年,他在内地创办了个人慈善组织壹基金,只有30名左右工作人员的慈善组织,被《时代周刊》评价为开创了李连杰从影视巨星转型到慈善家的“杰世纪”。

收拳断梦济浮生

赞助商

赞助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