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青年文摘 > 成长 > “约束”产生伟力

“约束”产生伟力

推荐人: 来源: 阅读: 2.69W 次

只要提起沙子,人们似乎马上就会想到“恒河沙数”、“一盘散沙”这些词语来。不错,即便浩瀚无垠的大沙漠,大风一起,那黄沙也只能如虎狼追逐着的羊群般拼命奔逃。
  
  其实,沙子并非就没有力量,战场上人们用沙袋筑起的防御工事,不仅枪子儿拿它无奈何,哪怕平时肆虐惯了的炮弹,也变得软塌塌没有了作用。
  
  由此想到了那年到河南上蔡见到的一座古墓。这座建造于春秋时代的墓穴,在2005年考古工作者去发掘它时,所有藏品居然皆保存完好。
  
  也许人们会认为,它一定是处于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,以至于让它安然沉睡到如今。其实,并非这样的,考古人员在发掘它时,其上面已被挖掘出大大小小17个洞。而且早在战国时期,就有人光顾过它,现代人也没少去过。有遗落在那儿的器皿、古钱币、矿泉水瓶等为证。
  
  人们也许又会说,那一定是有着最特别的防盗措施了。难道说它会比慈禧墓还要坚固,还要机关多多?在生产力落后的春秋时代,这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  
  也许有人会异想天开:那么建造墓穴时,肯定是得到过外星人的帮助了!这也是没有的事。
  
  其实这座古墓的防盗办法挺简单,那就是用沙子覆盖。17米深的墓穴,在其周围以及上面各回填了11米的细沙,细沙中还放置了1000多块形状各异、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,然后再在上面填土封盖。它被后人称为流沙墓。这就是它防盗的秘密。
  
  沙子,只因它的粘合性特差,故而其流动性就极强。当盗墓者挖洞时,旁边的细沙就会像流水一样往洞中淌。要是盗墓者采取木板等东西固定,当洞挖到很深时,那沙子及石块巨大的力量会造成塌方,轻则将挖出的洞穴掩埋掉,重则让挖洞之人命丧黄泉。
  
  尽管有无数盗墓者出于对古墓中宝物的觊觎,不惜前仆后继,可终皆半途而废。尤其盗墓者遗弃的那具具骨骸,更是让后来的那些窥视者不寒而栗。
  
  至坚有时却是至软,至软有时却是至坚。让软弱无比的沙子坚强起来的,就是约束力。在这里,约束沙子的是11米深的大坑。
  
  记得丰子恺先生在抗战时曾写过一篇叫作《散沙与沙袋》的文章。文章中说,他曾在故乡石门湾的老屋后面辟一儿童游戏场,在场上铺了一木船也就是10多石的沙子。然而一年之后,这些沙子竟皆不翼而飞。原来它们是被人的脚粘走了,被风吹跑了,混入到粘土中去了。
  
  他在文章的最后说:原来沙这种东西,没有约束时最不可收拾,一经约束,就有伟大的能力。中国4万万人,曾经被称为“一盘散沙”。抗战“好比一只沙袋”,现在已经把他们约束了。
  
  有了约束,“一盘散沙”的中国人连当时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尚能战胜,就不用说用约束起来的沙子来对付一些盗墓贼了。
  
  从某种意义上说,世界就是在约束之下的伟力中发展前进的。世界发展史就是一部恰当约束下的伟力史。

“约束”产生伟力

赞助商

赞助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