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意林杂志 > 人与社会 > 动荡年代里的“乐子”

动荡年代里的“乐子”

推荐人: 来源: 阅读: 1.62W 次

抗战时期,内忧外患。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,在艰难困苦中,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众多优秀人才。联大师生,同仇敌忾、同舟共济,守护着中国大学的尊严,可谓弦歌不断。同时,在动荡的年代里,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段趣闻。
  
  1938年2月,联大从长沙开始搬迁。一天,当汽车穿过凭祥县城门的时候,司机通知大家,不要把手放在窗外。别人都很快照办,冯友兰听了这话,却无动于衷。他在考虑的是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,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,这样做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。结果,还没想明白,他的左胳膊就被城墙撞伤了。在医院治疗时,左手拴上一条绳子,绳子的另一头缀了几公斤重的铁块,他足足躺了一个月。
  
  联大外文系的吴宓教授对《红楼梦》很有研究,经常把自己比作贾宝玉。联大附近有一家湖南餐馆,名曰“潇湘馆”。一次,吴宓进去,见里面大都是喝酒猜拳的汉子,很是不悦。于是,他把老板喊来,说:“你看这样行不行,我给你钱,你把店名给改了。”老板不明所以,吴宓说:“林妹妹会难受的,你想想,她的潇湘馆有幽幽篁竹,是吟诗作画的地方,怎么能容汉子猜拳呢?”老板一时啼笑皆非。
  
  游国恩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时,主要讲授《中国文学史》。他虽然不过问家务,但要负责买米和买柴炭。大概是因为城里的“公米”较便宜,他每逢发了薪水,就从城里买两袋来,请肩夫挑回乡间家中。有一次,他随着肩夫走到大西门,肩夫竟故意在乱哄哄的人群中快步行走,走得不知去向。游国恩丢了米,就买了两根甘蔗扛回家。妻子问他:“米在哪里?”他笑着说:“让挑夫挑走了。”妻子还来不及生气,他随即又说:“他比我更需要。”
  
  跑警报在那时是家常便饭。联大的师生一听到空袭警报,就停下课来往山林疏散,往防空洞里跑。联大师生一般都是带书、带包,而当地人往往是带有价值的物品,如金子、戒指等。金岳霖教授跑了几次警报后,灵感迸发:“既然有人带金子逃跑,必有人会丢失金子;有人丢失金子,就会有人捡到金子;我是人,故我可以捡到金子。”他把这个逻辑推理悄悄告诉了几个学生,这几个学生如法试行。跑警报时,特别是解除警报后,便很留心巡视路面,果真有收获。
  
  跑警报还是谈恋爱的大好时机。一起躲避空袭,说不上是同生死、共患难,但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危险感,而这一点危险感可以让两方的关系更加亲近。女同学乐于有人伺候,男同学正想殷勤照顾,成双作对的自然很多。可“对儿”并非总是固定的,有时一方被另一方“甩”了,两人“吹”了,“对儿”就要重新组合。所以,在联大师生常躲避轰炸的古驿道,人们见到了这样一副对联——“人生几何,恋爱三角”,作者想必是被“甩”的人。
  
  在联大,教授的“荤段子”也时有所闻。潘光旦与沈茀斋做过一段时间的邻居。有一回,沈茀斋半夜有电报到,邮差不认识“斋”字,就将“斋”认作了“齐”,并在门外大叫:“屋里有沈茀齐吗?”第二天吃早饭时,潘光旦对沈茀斋说:“昨夜邮差大不敬,将尊兄的下半截割掉了。”同桌吃饭的人大笑不已,有的还喷饭。
  
  如今,西南联大已不复存在,然而,联大留下的思想和精神,却是一笔永远宝贵的财富。联大师生留下的这一段段“乐子”,虽然无关历史的宏旨,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乐观、机智和风趣。
  
  编辑手记
  
  何为苦,何为乐?每个人心中的定义不尽相同。
  
  人生,记载着岁月的沉重和柔绵,若没有痛苦和磨难,没有欢乐和幸福,就不是真正的人生!
  
  然而,在动荡的年代,一个人该如何于世和谐、乐活?文中的他们给出了答案——乐观、机智和风趣。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,所以都在好好地珍惜今天、珍惜所有,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。

动荡年代里的“乐子”

赞助商

赞助商